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基本概况 > 花垣县风土人情

花垣县风土人情

关键词:苗族,花垣县风土人情,湘绣,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花垣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huayuan.ccoo.cn
  • 感谢 huayu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87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苗族禁忌很多,主要有如几种:
  禁女儿女婿回到娘家不能同床。也就是说不能在娘家过性生活,因为这是对祖先不敬,上门郎这条不禁。
  忌震“龙岩” 苗家堂屋中央有一岩板,岩板下为“龙穴”,最忌震动,据说震动“龙穴”,“龙”就会受惊离去,主人就会遭殃。
  父母健在忌戴白帕 穿白鞋 白帕白鞋则标志丧亲守孝。
  大年三十忌吹柴火 据说是那家吹了,来年大风会吹倒他家庄稼,影响收成。
  苗族人禁讲脏话,在老少妇孺面前讲脏话是要被打的。 
  其他禁忌与县内汉族大则致相同。
  解放前,花垣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,个别富家一夫多妻。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。苗族青年通过劳动、集会、赶场、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,经多次约会,对唱情歌,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,然后由男方找人到女方家提亲,表示对双亲的尊敬,而后双方父母择日嫁娶。。
  订婚,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。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,男方必须备礼物,央请媒人去女方家“讨口风”,女家如高兴热情,说明有意开亲,媒人便回
 

  花垣县

告男家,相机前去正式提亲。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,俗称“多求为贵”,女家商量同意,亲事初定,通过放鞭炮,吃放话酒,正式订婚。订婚后,男方要择日向女方“过礼”,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,礼物有糍粑、酒、肉、米、糖等,礼物多少,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,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、认新亲。随后,男方便向女方“讨庚”,取女方生辰八字,以便请“阴阳先生”择吉日委亲。娶亲前一晚,男方抓一兄弟为“管亲郎”,带抬花轿、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。
  此前,新娘要隔居族家。娶亲这天,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,用锅烟灰掺合笋壳毛或辣椒水,往“管亲郎”脸上涂抹,惹人大笑。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,新娘修眉整装后,哭拜父母等,由兄弟背着上轿。新娘出嫁由亲属女友陪伴,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“引亲娘”,还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,到新 郎家赛歌。发亲后,由“管亲郎”打灯笼引路,行往男家。同时,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,全部往男方家去吃“撵脚酒”,叫做“正客”,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“副客”。新娘接至男家门前,男家必烧旺火一堆,象征吉样兴旺,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。进屋时,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,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。新娘进屋以后,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,以示从此成家理事。然后,坐在火塘右侧置有“符纸”的凳子上至通宵。下午,宾客前来贺喜,男方摆宴款待,特别对“正客”必须热情款待。晚上,新郎与新娘家请的“巴江莎”(苗语,意为歌师)开场对歌,宾客以此为乐,随宵达旦。第二天上午,举行吃酒仪式,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,祝贺夫妻恩爱合好,百头偕老,诸事顺遂,并唱歌欢庆,讲结亲古老话,互赠礼品,婚庆期间,男方亲族 在合伙请客吃饭,俗称“排家饭”。因而婚期为两天。客人未散,新郎新娘只能见面,不能同宿。散客后,新婚夫妇进入正常生活。
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旧的婚俗逐步革除,婚事新办,节约从俭,与汉族婚礼毫无两样。

文身与花衣

  花垣苗家地区的姑娘的衣裤上都绣有龙、凤、夔、蝶、鱼虾、花草,真的是花的姑娘。她们从你身边走过,会把你带进我国远古时期的龙凤世界,鱼虾湖海,花草园林之中。
  她们身上的花衣花裤的起源是什么呢?大概来源是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。什么是雕题文身?就是用刺刺破皮,涂以朱砂或其他的色彩。什么是文身呢?就是用刺仿龙、凤、夔、蝶的花纹进行雕题,涂以朱砂或其他色彩,使人的肉皮上现出龙、夔、凤蝶的保色花纹来,以避龙、夔之害,战胜龙、夔以图生存,最后才找到这个雕题文身的办法,驯服了龙、夔,成了龙、夔氏族的领袖。濮人的后裔南蛮,发明蚕桑之术后,雕题文身开始以残酷的护身艺术形成美的装饰艺术,于是出现了描。描就是仿生色,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,进行伪装,成保护色,以谋生存。从苗族的《古老话》得知,我国古代雕题文身的大题是巴阿。到了骨针、铜针出现后,雕题文身艺术,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织花。到了周代有了铁针,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,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挑花技术的发展,孕育了凿花技术。挑花只是在桑帛上依靠经纬线的对称,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来,这也满足不了濮人后裔——南蛮对美化生活的要求,于是就往凿花、绣花技艺发展。凿花为绣花提供绣模,绣花把凿花推向高级阶段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就形成了湘绣、蛮绣。湘绣、蛮绣同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,是濮人后裔凿花、绣花发展的产物。湘绣以濮人后裔湘柳为主体,他们居住在湘江流域,其绣花技艺向逼真的艺术境界发展;蛮绣以六蛮、七戎的蛮氏族为主体,他们居住在沅江流域、汉水流域、乌江流域,其凿花、绣花技艺向幻想的艺术境界发展,保持了濮人后裔挑花、织花的对称因素,形成现在的苗绣风格。湘绣、蛮绣组成了楚文化的绘画刺绣特点。楚亡后,湘氏很快融合于华夏。经过秦、汉时期,组成了汉族,湘绣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绣花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蛮人四处奔波迁徙,长期的战乱,使蛮绣得不到发展,长期停滞不前,仍保持古濮人的描、挑、凿、绣的技艺特点,仍停留在幻想艺术阶段。
  苗绣长期停留于文身装饰艺术和幻想艺术上,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。苗族是由三苗的灌兜部与南蛮结合、三苗部与西戎结合组成,即《尚书》说:“窜三苗于三危,以变西戎;放灌兜于崇山,以变南蛮。”组成苗族的民族和部族较多,绝大多数是濮人的后裔。他们居住分散,不相统属,各地的各氏族,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文身装饰艺术。到了明、清,汉籍记载出现了红苗、花苗、白苗、青苗、黑苗。红苗以七戎六蛮为主体,它是降龙、驯凤的民族,以龙、凤为其氏族族徽,花衣多以描龙绣凤为其主体花纹;花苗以凿齿民为主体,它是首先养蚕抽丝的氏族,多以蝶、花为主体花纹;白苗、青苗以人夷、九夷为主体,是降夔驯麟的氏族,以夔、麟为其氏族徽,多以夔麟为主体花纹;黑苗以盘瓠蛮为主体,是驯猫、狗氏族,以狗为其氏族徽,多以龙狗花纹为主体。他们都以一动物作自己氏族的代表,即所谓图腾崇拜,装饰到自己身上,以区别其它氏族内部的不同氏族。鱼、虾、花、草,以象征虾生鱼养,子孙繁衍,花开草绿,欣欣向荣,以表现其向往自由繁荣的幻想境界。后来石榴从西域传入了濮地,苗绣也出现了石榴,以象征子孙繁荣昌盛。
  湘绣艺术与华夏艺术融合后,以荷、梅、松、竹、菊等来表达不同的寓意,形成构图逼真,寓意深刻,针脚独特的艺术欣赏品。苗绣则长期停留于氏族徽艺术、文身装饰艺术上,不讲究构图逼真,立意深刻,没有形成立体针脚艺术欣赏品。但苗绣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,成了幻想针脚艺术品,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,可为我国今后发展装饰艺术作借鉴和资料,如窗花、窗帘、门帘等。苗绣至今仍为其民族妇女所喜爱,有发展提高保存的价值。
  苗绣针脚大体可分绣、插、挑、捆、洒五种。大面积以绣针平绣,其中需要显出深浅色调则用插针,将彩色深浅不同地插进去,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;需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,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;绣面上需要显出细小物体立体感,则使用洒针和挑针。综合运用这几种针脚,以完成苗绣的幻想艺术。苗绣色调变化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,它不按真的物体配色,是加进了绣者的一番幻想而配的色彩。其色彩也是很讲究冷暖。暖色为红、黄、绿、白,冷色为青、黑、蓝。年轻人喜暖色,老年人喜冷色。其配色亦形成了自己民族特点。
  所谓幻想平面艺术品,是指作者对一些动植物作了一番幻想虚构,在幻想与对称美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形成的图案艺术品,在其族人中形成 一定装饰美的格局,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,是其民族心理素质构成的民族艺术品。

民间文学

  花垣县苗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,形成活泼多样,富有鲜明的地方特点,内容广泛、形式活泼。有神话、传说、故事、童话、寓言、谜语等,得到苗族群众的喜爱。
  (一) 神话、传说、故事
  神话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。花垣苗族地区流传的神话,体现了人类初级思维特征。内容主要是反映洪水淹没、开天辟地、人种来源和人们与妖魔 怪、毒蛇猛兽作斗争的情况。主要作品有《阿剖仡本》、《古老话》、《奶戎玛戎 》、《射日射月》等。最有代表性的是《古老话》和《阿剖仡本》(也称《果索果苯》)。《古老话》叙 述了苗族人民开天辟地、射日射月、长途迁徙、立祖立 的过程,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话。《阿剖仡本》说的是地上的人与天上的雷公斗智斗勇、最后战胜雷公的神话,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神灵的反抗精神。
  传说、故事 花垣县内苗族的传说、故事丰富多采,其数目无法统计,已收集到的有数百件之多。人物传说、故事有《谎江山》、《石三保的故事》、《孙文明抗租故事》等;山川风物故事有《莲花山的传说》、《仙人桥的传说》、《尖岩的传说》、大龙洞小龙洞的传说》、《雷公山的传说》、《石栏杆的传说》等;动物故事有《虎与水牛比武》、《老虎婆》、《黑羊头的故事》、《青蛙的故事》等。这些传说故事大都情节跌岩,优美动听。最具代表性的为《谎江山》的故事。这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群,大小故事有数十个。故事中的谎江山是一个穷苦出身、智勇双全的人物,地谎财主、谎员外、斗老虎、斗坏人,机智幽默,富有反抗精神,是苗族人民寓智慧与希望的理想人物,因而广为流传。
  (二)苗 歌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花垣的苗族便是如此。他们常以歌记载历史,宣讲时政,抒发恋情,几乎男女老幼都能歌会唱。花垣苗族称苗歌为“莎熊”。按其腔调分为“ sead ”和“ weix ”两种,“ sead ”用半腔唱 , “ weix ”用高腔唱,“ sead ”最为普遍。苗歌有严格的韵脚和唱法,每首歌都有“双韵”和“两面”,双韵就是歌词的奇偶句各用一韵脚从头至尾;“两面”即每首歌都要重唱一次,重唱时要转换偶句韵脚;苗歌词有长有短,格式主要分为四句一组,每句五言或七言;三句一组,每句七言;各两种。
  二、文学创作
  (一)诗歌、散文、小说 清代,有少数苗族文人雅士偏重诗歌、散文创作。道光丙午科苗举人张世雄,善于诗词,历官阁中书、刑部员外郎。现存诗作三首,即《绥山歌并序》、《绥城歌并序》和《蚕桑俗歌》。光绪年间,龙纳言作的《赠友感怀》诗以及政论散文《统计论》,名盛一时。此外,苗族举人石廷辉、石昌松、秀才石板塘等,都写出较有影响的诗歌的散文。解放后,诗歌、散文创作有所发展,小说创作开始涌现出一批业余作者。龙炳文、吴武生、伍乾良、吴松柏、石邦雄、麻其勇等,先后被吸收为省政府级作家协会会员。 50 至 60 年代,吴武后创作的叙事诗《兄弟河》在《长江文艺》发表,吴恩珠创作的诗歌《吹木叶》在《诗刊》发表,并送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《民族诗歌选》。龙炳文写的小说《看家》、《龙门寨》先后被《湖南文学》登载。 70 至 80 年代,吴武生的《边城抒怀》、龙炳文的历史故事长诗《开天辟地》、《仡戎仡索》、石天元的《辣子红了》等散文和小说,先后在全国和省级报刊发表。 90 年代以来,龙宁英的小说《女儿桥》在《湖南文学》发表;《挑 灰人》在《民族文学》发表。石邦雄的小说《蛮崽》、《小雪到大雪》均在《少年文艺》发表。
  (二)剧本 解放以来,我县苗族业余剧作者不断涌现,其中石成鉴、罗元明、张子伟等,被吸收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。石成鉴的苗剧《团结灭妖》受到省内外戏剧工作者的赞赏。此外,《流江山》、《龙官山姐》、《苦尽甜来》等被排练上演,深受群众喜爱。张子伟创作的大型历史苗歌剧本《带血的百鸟图》,被县剧团排练后参加湖南省和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,分别荣获优秀演出奖和全国少数民族剧本创作“银质奖”。

民族

  花垣县历史上是纯苗区,自1730年“改土归流”后,“流官”和商贾不断涌入苗疆,境内增加了汉族和土家族,纯苗区的格局被打破,但及不失为苗族聚居区。苗族人了在与各民族交往中,特别是在反压迫斗争中,增加了了解,建立友谊,加强了团结。历代统治阶曾多次制造民族隔阂,挑起民族事端,也未能使各族人民分离。
  解放后,中南军政委员会组织少数民族访问团来县访问,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,使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关系更加密切。1952年,湘西实现民族区域自治,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具体实施,大批民族干部得到培养走上领导岗位,民族地区的经济、文化在国家的大力扶助下,得到迅速发展。苗族、土家族等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,相互支援,并肩战斗,建立起兄弟般的深厚情谊。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,不少外地干部来县工作,又使县内增加了满、瑶、黎、侗、回等民族。1985年全县217697人中,苗族164974人,占75.78%;汉族42296人,占19.42%;土家族10427人,占4.77%;其它少数民族64人,占0.03%.在党的民放政策光辉照耀下,各族人民和睦相处,亲密无间,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花垣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